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段复线工程西起苏俄贝加尔湖北岸的乌斯季库特,东至中国滨海省的伯力,其中还有一段支线是经过外蒙古地区连接到张家口,沿途全长也有数千公里,全线修通还需要修建海量的桥梁、隧道和涵洞,铁路干线要经过高山地区、原始森林、陡坡、沼泽地和河流,这些地区气候恶劣,地震频繁,地理条件非常复杂,几乎可算得上是这时代最困难的超级工程之一。
之前,苏俄方面负责东段复线工程的伏龙芝,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说是以中国为这个超级工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苏俄方面是完全同意工程落成以后,把这段铁路命名为林淮唐铁路的。
林淮唐对此当然是立刻予以回绝,不光是林淮唐向来不喜欢这种虚名,而且也是林淮唐铁路这名字在中国人听来,确实是太奇怪了……怎么都觉得不正常。
最后,中苏协商以后,是决定就按照正常的命名规则,用起点站乌斯季库特和终点站伯力的名字,命名为乌伯铁路。只是这个名字叫起来颇为拗口,实际修建过程中,大量来自中国的铁道兵战士们,在艰苦的施工过程中,又以一种揶揄的心态还是把乌伯铁路叫做“林淮唐铁路”。
后来几年间,有的铁道兵部队被掉回国换岗休息的时候,战士们就把“林淮唐铁路”这个叫法带回中国,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国内传开,甚至又出口转内销传回了苏俄,以至于几乎酿成外交问题。
林淮唐还让他当时的秘书蔡和森专门弄了一个文件,就是强调中国援苏的铁道兵战士们以后禁止使用“林淮唐铁路”这样的叫法,要是觉得乌伯铁路过于拗口,非要弄一个别称,那就干脆叫“列宁铁路”,也不要叫“林淮唐铁路”。
只是这种事情,非要硬管起来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到头来是乌伯铁路、林淮唐铁路、列宁铁路三种叫法都流行起来,中国官方文件是采纳乌伯铁路的称呼,只是民间基本还是林淮唐铁路、列宁铁路两种叫法各占一半,在苏俄的情况则也是差不多,只不过在苏俄叫列宁铁路的人要比使用林淮唐铁路这个说法的人再多一些罢了。
“铁路的事情现在只有先做好保障工作,我们至少要赶在今年入冬以前,修好鄂木斯克到赤塔的复线铁路……这些事我会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上再具体谈一谈。”
林淮唐沉吟道:“俄罗斯方面,没有其他的重大战略情报了吗?”
王亚樵和李克农都沉默不语,淳和迟疑一下以后说道:“如果白俄真的打算入侵远东,就只可能在夏天的这三个月发动战争,至迟不超过八月。过了八月份以后,远东地区的气温就会急剧下降,有利于防守方而不利于进攻方,萨文科夫伪政权应当是不可能在八月以后发动侵略战争的。但以现在对外情报处搜集到的情报来看,白俄共和国的军备工作虽然抓得非常紧,前线聚集的军队和劳动军也越来越多,可是距离发动侵略战争应该还差得多。”
淳和又提到契卡那边的情报说:“契卡坚信白俄会在今年发动入侵,这主要是因为契卡在白俄军总参谋部里面有一个级别很高的地下党。这条线甚至能够直接接触到萨文科夫,就是这条线声称白俄很可能会在六月到七月时发动入侵,他可能是从萨文科夫的某场会议那里直接听到的消息,不过我有些怀疑,有可能是萨文科夫确实有这个计划,但白俄的军事准备效率很差,所以现在明显是时间落后于计划,没办法按原计划时间发动进攻了。”
淳和最后又保证道:“只要六月、七月、八月三个月时间,白俄军没有大动作,基本就能保证今年年内不会发生第二次红白战争了。”
林淮唐对淳和的保证将信将疑,不过他对淳和说的那条解释理由,感觉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白俄共和国百政混乱,腐败横行,出什么幺蛾子都不奇怪,确实很可能是萨文科夫在某场内部的军事会议上提到过入侵时间,结果因为白俄军队的效率太差,所以现在时间已经耽误太多,没办法按时行动了。
“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林淮唐对东共联国力的发展确实很有信心:“东共联在全世界主要的政治实体中,工业和经济发展速度都排在第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越是向后延迟,越是对我们有利。”
第一百零四章 白俄总动员
五六月间的莫斯科,正是暑气将至的时节,韦尔斯卡娅大街的换岗士兵和行人市民,都已经褪去了厚重的皮毛大衣,换上了一身简洁轻快的单薄夏装。
汽车在街灯间快速穿过,几辆无轨电车也慢悠悠行走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边上,莫斯科河旁的卢日尼基铁路桥上,一节绿皮军列正在缓缓抵站。
火车站周围站满了